專案企劃

【裝備心得】關於選鞋 這些跑者想說的其實是……

發表於 2016/08/10 20,255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你選對鞋了嗎?無論你是馬場老手,亦或是初踏入路跑領域的新人,相信絕對會遇到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我該如何挑選一雙慢跑鞋?」其實選鞋就如同挑選 3C 產品,無非是希望挑選 CP 值最佳的好鞋,功能又能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只是慢跑鞋在市面上的款式繁多,在茫茫鞋海中,要如何找到跑步伴侶?今天讓我們先從功能面談起。


靈活性:因應路面與步態的變化

試穿鞋子第一件要做的事,除了拿起來感受鞋身重量,多數人也會先做彎折的動作,檢查鞋子「靈活性」是否良好。因為愈容易彎折的跑鞋,它愈能夠隨著路面的變化與腳掌步態做因應。一般來說,輕量與競速型的跑鞋,能彎折的角度較大,可以配合速度型的跑者做大範圍的動作,讓速度有較好的發揮。反之,彎折程度愈低的跑鞋,靈活性較低,不過在避震性與舒適感卻能帶給跑者充分的保護。

不過近幾年的跑鞋科技不斷進步,靈活性與避震性不再如天秤的兩端,強迫跑者們去做取捨。你可以找得到靈活性非常優越的跑鞋,同時又給予雙腳一定程度的保護,讓你能因應各種不同的訓練,並非只是慢跑鞋與路跑鞋這麼非黑即白的關係。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其實跟各家運動品牌在中底的進化有很大關係。

 彎折程度較好的鞋子,讓跑者有較佳的靈活性,能因應不同路面與雙腳的步態做變化(圖片來源:Raymond

 

回饋感:兼具緩衝與反饋的新型態訴求

中底是所有跑鞋的靈魂,它就像麵包的內餡一樣,影響口感與層次的關鍵因素。通常中底設計得愈軟,避震性較佳,踩到地面的觸感相對也比較舒服,不過缺點就是,想像你走在軟泥巴上頭,每多踏一步,部分的力量就被地面給吸收或分散去了。反之,愈硬的材質能夠讓你跑得比較穩、踩踏與轉換較為俐落,但是避震性難免會大打折扣。

就如上述天秤兩端的例子一樣,時代正在改變,隨著中底科技不斷演進,有愈多的運動品牌正逐漸扭轉跑者們的印象。還記得世界上最快的男人博爾特(Usain Bolt)的跑步廣告嗎?當這位飛人在一望無際的公路奔跑時,畫面逐漸帶到跑鞋內部的泡沫塑料,正產生激烈的扭曲、變形以及瞬間回復。隨著音樂變得急促,博爾特的雙腳也有如引擎噴射,將速度加壓到人類極限。

這類型的中底塑料,聲稱能在跑者的著地瞬間,感受到超級動能回饋(Energy Return),給予跑者一股舒適的反饋力道。這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就好像踩在彈簧床上,身體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力氣,就能將落下的力量轉換成反向的助力。


 新型態的中底塑料,更強調兼具避震與反饋的能力(圖片來源:Raymond

 

因此,過去跑者們對於能量反饋的討論相當熱烈,有人站在認同的立場,也有人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全球權威跑步雜誌《Runner's World》在去年 10 月就曾發表一篇相關文章,對能量反饋的詮釋也許就中肯許多。這篇文章內容提醒跑者們千萬別指望有什麼能量系統可以幫助你推進,跑鞋不是引擎,更像是輪胎與避震器,在於調節傳動與地面之間的關係。新型的中底材質讓跑者有令人舒適的腳感,彷彿在你跑步過程中給予能量,這種能量來源更多是來自獨特的腳感。

談到這裡,你可以發現靈活性與回饋感,對於許多跑者來說,是很重要的選鞋關鍵。接下來我們邀請到 3 位不同背景的跑者,請他們來談談挑選鞋子的時候會注意到哪些重點與環節。這 3 位跑者分別是過去主持《運動筆記》「運動雞絲報」的教練糨糊、專項為 800 m、1,500 m 選手的黃揚勝,以及目前跑齡 4 年的市民跑者 Ariel。


 笑傲糨糊 

資歷:跑步學堂台中班總教練、191 鐵人隊創隊召集人、中華民國鐵人三項協會 級教練、中華民國鐵人三項協會 級裁判、Pose Method® Level 1 姿勢跑法國際認證教練

 運動筆記「運動雞絲報」教練──糨糊(圖片來源:笑傲糨糊

 

選鞋四重點:外型、靈活性、軟硬度、厚度

選鞋的第一個重點無非就是「外型」,其次是跑鞋的「靈活性」。我在挑選鞋子的時候,會把跑鞋拿起來扭轉,因為我主要是以前腳掌著地,如果鞋子沒有足夠的靈活性可以彎折,會讓我感覺受到非常多的阻礙。

第三個重點是「軟硬度」,我不喜歡穿著太軟的鞋子,它會在跑步過程中把力量吃掉,感覺雙腳沉到地面,累積一段里程之後就會容易疲勞。這種狀況類似於騎登山車,當你把避震打開的時候,會覺得速度出不來,好像被某種力量給稀釋。最後一個挑選的條件是「厚度」。跑鞋盡量不要太厚,厚底的鞋子比較沒有腳感,會讓腳掌的知覺感受不到衝擊的程度。

整體來說,靈活性的重要程度佔很大的比重,通常太厚的鞋子缺乏靈活性、彎折的幅度也比較不好,當你在落地的時候,施力點與衝擊的力道就很難去做判斷,回饋感會相當笨拙。

 

 黃揚勝 

資歷:國立師範大學田徑隊。2015 大專杯乙組 1,500 公尺金牌、2015 全運會 1,500 公尺第

 

專項為 800 m、1,500 m 選手──黃揚勝 (圖片來源:Ben Wang) 


挑鞋原則:輕量與靈活性

「輕量」是我在挑選鞋子的時候最在意的環節,除此之外,我會把跑鞋分為「訓練」和「路跑」用途。先從訓練講起,長距離的訓練,輕量的特性固然重要,不過帶有一些中底的鞋子,會讓雙腳有比較好的支撐性與緩衝效果;速度訓練則會選擇鞋底有比較多顆粒與紋路的鞋子,這種鞋子穿起來的感覺較硬、抓地力也比較好,能展現不錯的速度感。

至於一般的路跑,我則是會從中挑選一雙最舒適的鞋子,因為跑操場和柏油路的地面感受不同,太薄的鞋子跑久了腳底會有點痛、對雙腳負荷較大,加上路跑賽事距離比較長,多半我會選擇帶有一點中底的輕量鞋。以我自己是選手的經驗,靈活性較高的鞋子對我來說比較重要,代表鞋子跟腳的貼合度比較好,腳與地面的接觸也很直接,能發揮比賽該有的速度。

 

 Ariel 

資歷:上班族,跑齡 4 年,喜愛旅行與馬拉松的邂逅,至今收集了 個海外馬勳章

 

跑齡 4 年的市民跑者──Ariel(圖片來源:Ariel


選鞋重點:重量、軟硬度、貼合度

其實我不太注重鞋子的外型,一般來說,我比較喜歡輕一點的跑鞋,其次就是腳感較軟的鞋子,因為這類型的緩衝程度較好,能降低地面衝擊力,跑起來不會因為肌力不足感到腳底疼痛。接下來我會覺得「貼合度」很重要,穿起來的感覺像是人鞋一體,跑步過程中也會感覺到靈活。

 近幾年跑鞋科技不斷進步,我們可以找得到靈活性優越的跑鞋,同時又給予雙腳一定程度的保護(圖片來源:Raymond

 

跑鞋沒有絕對 只有相對

看完了上述 3 位不同背景跑者的分享,你會發現選鞋沒有絕對,只有個人偏好與適不適合的問題。如果你是一位新手跑者,對於選鞋沒什麼概念,建議可以將本文所談的幾個特性,如靈活性、回饋感、輕重量等因素納入考量,再藉由國外跑鞋網站提供的工具,逐漸篩選出你想要的跑鞋。隨著幾次穿著的經驗,加上身體條件的改變,你心中的答案也會慢慢改變,最後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女(子)。


同場加映:IGNITE Dual 靈活彈力大對決 你選哪一邊?

PUMA 本季推出最新中長距離訓練鞋款──PUMA IGNITE Dual,其鞋底採用兩段式設計,後掌是百分百緩震回彈的 IGNITE FOAM 中底;前掌則是柔軟的 EVA 物料,增加前掌觸地反應的靈活性。為了慶祝 IGNITE Dual 上市,運動筆記與 PUMA 特別舉辦「IGNITE Dual 靈活彈力大對決」活動,即日起只要在活動專區留言,寫下你支持「靈活」、「彈力」哪一邊,留言期間截止後,我們將抽出 3 名幸運得獎者,將 PUMA IGNITE Dual 送給你!

詳細活動說明請見:PUMA IGNITE Dual 靈活彈力大對決 今天你選哪一邊?

留言對決時間:2016/8/9(二)至8/31(三)

獲獎公佈:9/2(五)



以上文章由 PUMA 贊助刊出。


*跑鞋知識 都在運動筆記*


往下滑看下一篇

抵達終點!沒有更多文章了!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